2006-04-08

《莎姆雷特》一齣與哈姆雷特無關,和莎士比亞有染的復仇情境喜劇

昨天晚上去看了這齣舞台劇。

這是我第二次看李國修的戲,記得上一次也是在同樣的場地(城市舞台)看他的《好色奇男子》。那次看好色奇男子時還因為劇情而感動落淚,因為沒有衛生紙可用,眼淚鼻涕無處可擦,alex衣服的袖子就臨時充當我的擦臉巾用。散場時,同行的友人發表對於那齣戲的感想時,還露出不解的表情,究竟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哭的那樣悽慘的。奇怪的是,當時的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覺得戰火的無情拆散相愛的戀人,讓人抱憾終生,實是人生至悲之事。

昨天的《莎姆雷特》是alex的同學angela早在兩個多月前就約了我們一起看的,日期恰巧是我的生日,就成了我過生日的特殊紀念活動了。這齣劇就如劇情簡介所述,是一齣讓人捧腹大笑,笑到不能自己、上氣不接下氣的劇,不啻是一部適合在小週末夜裡觀看,解放一星期緊繃神經的好妙方。尤其是硬底子演員郭子乾將他在全民大悶鍋裡模仿的角色融合到劇中角色身上,更是堪稱一絕。只不過,對於李國修在劇裡頭編入修國與妻子婚姻不睦、城國與千嘉情感出軌的衝突,實在有種李國修跳不出自己窠臼的感覺,為什麼不乾脆的讓喜劇歸於喜劇呢?

2 Comments:

匿名 said...

因為這不是喜劇

莎姆雷特玩的是戲劇解構裡很有趣的手法,當你以為這是顛覆悲劇的喜劇時,其實它所要表現的是顛覆悲劇的喜劇過程中所隱含的悲劇。

它本身還是在講哈姆雷特,只是它不但換了演員還換了表演方式,看到很多原著悲劇橋段因為新版演員的荒唐演繹而變得好笑的時候,這荒唐之中其實還是在詮釋哈姆雷特主旨裡的悲哀。

這可以解釋成,由於莎士比亞的悲劇很遵循希臘悲劇的元素:宿命,所以儘管新版怎麼改拍,拍得再荒謬,還是會落到悲劇的下場。也可以解釋成莎姆雷特其實仍然是哈姆雷特的一個翻拍版本,只是它多繞了一圈。

在節目手冊裡李國修有說
「當你為《莎姆雷特》大笑時,也許你旁邊的人正想跟你借張面紙拭淚」
也就是在解釋莎姆雷特本身具有悲劇的特質。

卡蘇米 said...

歸來的可愛喵:
原來如此,多謝指點...我對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的認識實在是太少了,所以只看到表面的一層...不過倒也在表面的認識裡得到兩個小時的快樂時光就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