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9

安置,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小婷(24歲),九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那天,在哥哥的陪同之下前來醫院門診。小婷的外表看起來比她實際的年齡還小,稚嫩的臉龐上掛著淡淡迷朧的神祕微笑,讓人好奇她在想些什麼。在接案後,初步蒐集到小婷的成長史,小婷在出生2-3個月後即因家境貧困,送給一個警官家庭收養。至高職一年級時,因在校翹課過多,而遭校方以品行不良而退學。後因交往一男友,遭養父母反對,雙方爆發衝突,小婷便自行經由法律途徑宣告終止收養關係,獨自租屋在外,並與男友同居。在與男友分手後,開始出現有精神症狀:被害妄想、自語、幻聽、認為自己有神通,可與三太子對話等。小婷發病之後,由於尚未建立良好的病識感,無法持續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又因為小婷認為自己並非親生母親所生,與原生家庭相處不睦,一心向外尋求家庭的溫暖,以致於她數次離家在外流浪,流浪期間過著不足為外人道的生活。

入院當時小婷的哥哥向我表示,因為小婷與其嫂嫂相處有摩擦,而母親亦有輕度智能不足的問題,加上父親年邁,對小婷的精神治療與照顧無法克盡職責,因此希望能夠暫時將小婷安置在機構裡,至少讓小婷病情先穩定,之後再看小婷治療後的狀況討論回家的問題。

小婷入院後,在藥物的規則治療之下,使得因受症狀干擾而顯得失序、渙散的思考,逐漸變得清晰。但是當我問到她對於自己生病的想法時,小婷總是表示自己是因為心臟病、肝病而住院,不知道哥哥為什麼送自己來住院,希望能夠趕快出院,不要再繼續住了。對於小婷還未建立好的病識感,我未直接予以面質,只是傾聽並鼓勵她能夠暫時先將醫院當做療養身體的處所,等到身體養好,醫師自然會讓她出院。同時,我也趁機邀請小婷加入我當時正在帶領中的新生活團體。我的內心深信,團體裡的老成員們對於個人罹病經驗的分享,一定能夠給予小婷很多的刺激,或許能夠讓小婷在這當中對自己的疾病多點現實認知。剛開始,小婷在團體中關注的焦點總是放在想要快點出院的議題上。同時也因為小婷的症狀還在干擾的關係,使得她無法完全投入於團體的討論,在團體中時常若有所思地陷入沉默。進入團體一個月過後,小婷開始在團體中有投入性的討論。一心想要趕快出院的小婷採納團體成員給予的建議,積極參加多種復健性工作(產業治療、打飯菜),同時在團體討論中關注的焦點也轉移到他人身上,從原本依賴他人給予建議的她,轉變成提供支持並鼓勵他人的小婷,這時候的小婷,有著她剛入院時所沒有的光采。

就在小婷入院治療快兩個月時,小婷的哥哥打電話給我,跟我討論讓小婷自行在院內散步的可行性。當我聽著小婷哥哥訴說他擔心小婷的住院生活太過煩悶,希望能夠讓她有一些時間在院內走走、紓解壓力的想法時,我心裡想著,有著這樣瞭解及關心自己的哥哥,我相信小婷出院之日就在不遠了。

在接到小婷哥哥的電話之後,我跟小婷的醫師討論小婷哥哥的想法,在醫師評估小婷的精神狀態已經穩定,符合自行外出散步的條件後,我開始與小婷針對自行外出散步的細節進行討論。諸如:多久外出一次、每次外出的時間、外出散步的範圍等。在我和小婷討論的過程中,有種感覺小婷就像個努力要在師長面前贏得肯定,但是卻又不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小學生。她會說:老師妳幫我安排什麼時候出去散步,這樣我依照妳的規定來就好。面對小婷直接對我表現出的依賴,我告訴她這個自行外出散步的權利是屬於她的,應該由她自己來規劃她所希望的外出散步是什麼模樣,但是我會在過程中提醒她注意應該哪些細節。於是我們從檢視小婷當時在病房中的生活作息開始討論,最後在『工作』與『休閒』兩相兼顧的情況之下,小婷決定將自己的外出散步安排為:每週外出兩次,一次一小時,範圍以醫院到附近的雜貨店為限。在小婷固定外出散步過後一個月,適逢年節假期,小婷哥哥依約前來帶小婷外宿回家過年。在小婷原本預定要返院的那天,我接到小婷哥哥來電表示,因為小婷在家中外宿的情形很好,所以決定要替小婷辦理出院回家。小婷住院三個半月後,在家人的歡迎之下,回家了。

出院後的第一次返院門診,還是由哥哥帶小婷回來的。這次回來的目的除了領藥之外,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小婷希望和醫師討論她是否能夠斷藥。在我跟小婷哥哥談了之後得知,原來小婷出院回家後,在哥哥的協助下,找到在美髮店擔任洗頭小妹的工作,並住在老闆娘提供的宿舍中。因為哥哥有告訴老闆娘關於小婷生病的事實,老闆娘對小婷特別關照,在工作之餘,還會主動關心小婷的病情,甚或提供小婷一些自我調適的方法。這次斷藥的要求醫生沒有同意,只是肯定小婷現有的進步,並提醒小婷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將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壓力事件,這些都需要她有足夠的抗壓力來面對。在我整理過去那段曾與小婷一同走過的路時,我也打了一通電話跟小婷哥哥了解小婷的近況。小婷哥哥告訴我,在七月左右,小婷因為職場上的適應問題,目前已經遂辭退工作,現在與三舅家人同住。小婷哥哥說小婷感覺又胖了一點,大概是因為每天在家,沒有運動的關係吧。至於藥物方面小婷有沒有按時吃,並不太清楚,因為三舅家人對小婷的管教比較寬鬆,不太會緊迫盯人。小婷哥哥又說,有試圖要再幫小婷找簡單的打工性質工作,但是上網查詢勞委會的職業訓練計畫,看起來不是小婷現在的能力狀況所能勝任。因此,我告訴小婷哥哥可以幫忙尋找合適的資源,並可以先上網瀏覽關於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的網頁…

結語:

小婷的故事到此先告一段落了,回顧這一段陪伴小婷走過的路,我覺得自己在其中做的最多就只是陪伴。相較於其他因為出院問題還在跟家人們拔河、拉鋸的病友們,小婷因為背後始終有個強有力的支柱~哥哥在支持著她,才讓她這趟回家的路走的輕鬆又安穩。而我也衷心地希望,之後在社區資源介入之後,能夠幫助小婷在她的復元之路上走的更好、更穩。

0 Comments: